首页

哈尔滨飞鱼女王耳光

时间:2025-05-29 13:25:23 作者:第十七届海峡百姓论坛举行 两岸合编台胞寻根指南索引 浏览量:23362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题:资本市场迎一揽子政策措施 释放诸多信号

  新华社记者刘慧、刘羽佳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明确落实这一重要决策部署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回应市场关注热点。

  一揽子政策措施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加快投资端改革、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优化完善交易机制等六大举措,共25项具体改革措施。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景如何?向市场传递了哪些信号?

  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对于资本市场的定调更加积极、方向更加明确。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背后透露出明确信息: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市场与经济关联度高,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对各方的预期和信心影响较大。”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说,稳定、活跃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投资者和全社会更好建立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同时,投融资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高效途径。

  资本市场运行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业内人士指出,观察解读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运行,既要看清短期的、阶段性的“形”,更要读懂长期的、根本性的“势”。

  淡水泉投资创始人兼投资总监赵军认为,要更多从不确定性中去寻找确定性,从变化中去寻找亮点和机会。“我们看到的确定性,是很多行业依然在成长,技术在进步,企业在创造价值。”

  一揽子政策打出“组合拳”向市场传递信心

  在易方达基金总经理刘晓艳看来,此次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引入中长期资金、回报投资者、提高交易便利性等问题上打出“组合拳”,将有效提升市场活力、效率和吸引力,稳定市场预期与投资者信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本次政策‘组合拳’与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赵军认为,这次政策的突出特点将改革的目标取向从偏融资向投融资平衡、投资友好型转变。

  多家市场机构负责人指出,本次一揽子政策突出强调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很多内容都提及了如何扩大投资者范围、便利投资、丰富产品等。另一方面,聚焦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提出了包括分红、回购、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发挥扶优限劣作用,更好回报投资者。

  广发证券董事长林传辉认为,各项措施持续落地,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有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稳定对未来的预期,增强在资本市场配置更多资产的动力。

  “‘组合拳’有利于激发资本市场财富效应,让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果,推动资本市场和国内消费的正向循环。”林传辉说。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需要强大合力

  要看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需要形成强大合力。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证监会加大跨部委沟通协调,抓紧研究推动若干重要举措。比如,推动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纳税时点等资本市场相关税收安排;推动建立健全保险资金等权益投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其加大权益类投资力度;引导和支持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入市等。

  “我们将统筹做好活跃市场与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各项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稳妥防范处置城投债券、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维护市场稳定运行。”该负责人说。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认为,随着不断加强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政策合力不断形成,一定能够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进而活跃资本市场。公募基金作为市场重要的参与力量,可以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等方面发挥更大力量。

  申万宏源证券董事长刘健说,券商要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把握好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关系,助力资本市场优质中长期资产供给、良性循环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担任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努力推动加沙停火止战

国务院报告的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一)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0000亿元,支持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应调整中央预算。(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为预算的99.8%,加上调入资金和使用结转结余,收入总量为233625亿元;支出27457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总量为282425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全国财政赤字48800亿元,与调整预算持平。(三)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705亿元,为预算的90.5%,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2022年结转收入,收入总量为116098亿元;支出101339亿元,完成预算的85.9%,收支执行数与预算数相差较多,主要是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相应减少支出安排。(四)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44亿元,为预算的125.9%;支出3345亿元,完成预算的96.4%,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380亿元。(五)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1500亿元,为预算的102%;支出992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1.3%;本年收支结余1221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8783亿元。2023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30032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158687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48685亿元,都控制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的债务限额以内。预算草案中对有关预算执行情况作了说明。

返程客流持续高位 交通部门全力应对

香港11月25日电 (记者 戴小橦)2024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高峰论坛25日在香港举行。300多位来自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等机构的代表与会,冀通过论坛凝聚各方面智慧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美丽乡村 品千年禅茶

专家认为,美国会近日通过涉TikTok法案体现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此背景下,中国支持特斯拉在华测试最新科技,是外资与中国市场的“双向奔赴”。这再次展现了中国政府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中国欢迎外资企业在中国落地先进的智驾技术,让中外技术在国内同时开花,共同进步。(中国日报)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中国高水平开放给世界带来合作机遇

4月28日电(记者 陈溯)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彤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创新驱动助力绿色发展“论坛上表示,多种人体健康损害与空气污染暴露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加严了空气质量指导值,为各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更大程度保护公众健康提出了挑战。同时,“双碳”目标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和更严要求。如何协同空气污染改善和气候变化目标、措施与政策,科学制定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新目标,更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已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应尽早将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纳入日程,推动减碳减污协同,为新能源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助力“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

小剧场粤剧《屈原》在广州首演

特鲁多与阿塔尔就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经济转型、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开发、加强法语文化建设、经贸及科研创新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